莫非

Metacognition、weibo:SpontaneMur

一本书 讲述真正的社会黑暗

几天前,被问到了个问题—— “那本书让你真正体会到了社会的黑暗?” 思前想后,浅薄的我给出了浅薄的答案👇

个人而言,应该是芥川龙之介的书。比如《罗生门》。仔细斟酌多时想来,也许只有这种半现实办虚构的书,才能做到真正黑暗。

再结合芥川的笔法,很多故事读完都仿佛挥之不去,虽然心里明白现实社会中几乎不可能出现书中那么赤裸和直白的道德沦丧,但是却让人看到人甚至自己内心里潜在的沦丧,读书至目前为止,尚为浅薄的鄙人,第一次明白人性本恶的道理。
理解社会的黑暗问问不令人恐惧,理解人和自我的黑暗,才是真正的恐惧。

————————分割线——————————

其实第一反应是余华的《活着》,因为前几天又拿出来看了一遍,一个用苦难堆砌的悲剧——我们如此顺从这个世界,世界却总是无情地背叛我们。
书中描述的生存与斗争的故事,
看时便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残忍。譬如小说中不断出现的 重要人物的死亡离世 包括福贵 却每次都像是一场再平常不过的情节,淡淡的走了,只留给读者心里轰轰烈烈的嘶吼。要说这本书是黑暗的,那毋庸置疑。

但后来,书评写了一半,我发现余华其实还是温柔的。因为这本书,要讲的不是苦难,而是人对苦难的承受力。

它给了我们福贵这样一位善良与乐观的主人公,当一个故事的主线是美好又崇高的,其身边发生的所有黑暗就都成了配角,用来对比甚至拥护道德。故而,这本书于我,主线是一次次的希望和站立,而非社会的黑暗。
至于死亡,生老病死本就是人生之必然,这点上,怪不得社会黑暗。

后来又自然而然想到反乌托邦三部曲中的一部,扎米亚京的《我们》。但毕竟是假象型的极端主义,必然不会是这道题想要的答案。但我还是想说 因为这本书而感觉过近乎彻底的黑暗与绝望……但为什么是近乎,因为其中女主人公的某句话,让我体会到了 他们是爱着的,而爱是书中唯一的治愈。

“一共有两个乐园,人们有权做出选择:一是没有自由的幸福,二是没有幸福的自由,非此即彼。”
最后,对集权的声讨,人的自我存在不应该被强烈胁迫,这是社会最潜在的黑暗。

最最后,一段影像对话,你我共勉。
—“海明威曾写到…

   这世界是个好地方

   值得为他奋斗”

—“后半句话我同意”

评论

热度(15)